办平民教育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
办平民教育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
办平民教育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
沙岗小学创建于1926年,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1548 平方米,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,教学班8个,在籍学生273名,专任教师20名。在上级党委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,学校2011年与2012年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新建了两幢教学楼,2014年立项新建900平方米的标准食堂和广场改造,目前正在审图中预计下月可以挂网招标。上半年,学校开源节流为每个教室和专用室添置了液晶多媒体和电子白板,实现了班班“互动式”网络教学,对全体教师进修了全员培训,做到人人科学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,优化课堂教学结构,提高课堂教学效果。学校还挤出资金为每个办公室安装了空调,更新了学生课桌凳,按三类标准配备了专用室器材。目前学校设有美术室、音乐室、舞蹈房、体育器材室、自然实验室、微机房、多媒体室、图书室、师生阅览室等功能室。
一、社团活动丰富多彩,艺术特长得到张扬
多年来,学校一直秉承“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”的办学宗旨,确立“办平民教育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”办学指导思想,以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,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“六爱”主题教育为载体,培养学生全面素质,塑造学生健全人格。学校文艺、排球、书法、绘画、象棋等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多彩,学生参与率高,学生“2+1”艺术特长得到培养。近几年,学校“文艺队”先后应邀参加县经济洽谈会、河豚节、青墩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汇报演出,《青墩娃》、《海安花鼓》获海安县最佳优秀项目奖。王一凡、顾正洋等同学参加海安县智力运动会获等级奖,拜丽霞、刘宇等同学参加“金钥匙”竞赛获二等奖,丁雯丽同学参加县书法、绘画竞赛获三等奖,钱蕊、朱俊峰参加“江海天籁”艺术表演获三等奖;岳晨曦参加“新华杯”读书节获三等奖;柳乐函参加“鼎通”科技赛获二等奖,学生艺术类获奖达。
二、德育为先重养成,文明评比做后盾
学校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“六爱”主题教育为载体,利用班会、晨会、周会等对学生加强法制道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、法纪法规、校纪校规以及安全知识的系列学习,做到人人熟记《小学生守则》和《小学生文明行为规范》。学校德育处充分发挥少先队的职能,强势推进“文明行路”、“文明就餐”、“文明课间”的“三文明”评比活动。做到天天有检查,周周有评比,月月有小结,有效的提高了全体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文明素养。
学校严格招生纪律,入学率、巩固率、按时毕业率均为100%。关心单亲儿童、留守儿童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全体,建立有特殊儿童成长档案,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献爱心活动,2013年10月被县少工委、教育局表彰为“168爱生先进集体”;马长林主任的《班主任工作点滴》获市优秀奖;高红老师的《用爱心感化学生》获市三等奖;常倩老师的《牵起后进生的手慢慢走》获市二等奖;徐静文老师的《用爱心点亮孩子心中的灯》、《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美好未来》分别获市二、三等奖;张英杰老师《浅谈如何对班级的有效管理》获市优秀奖;张海丽老师《浅谈班级德育有效教育新举措》获市优秀奖。
三、特色创建见成效,“绩效破冰”求发展
学校为了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,将科研课题与特色创建有机结合起来,成立了特色建设领导组,在原有数学特色的基础上,创建了“拓展阅读”与“古诗词赏析”特色建设项目。为了保证特色建设项目的有序、正常开展,学校做到了时间、地点、内容、人物、考评五落实,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,做好“拓展阅读”笔记,收集优美词句,评析优美段略,要求每名同学每周撰写读书学习心得至少1篇。每学期学校组织“拓展阅读”展览现场会,分年级段组织 “经典诵读”比赛和“读书笔记”评选活动。
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做来也会吟”,学校特色项目组为了从小培养同学们读古诗词、赏古诗词和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,在每个班级走廊外开辟了“每周一首”专栏,各班根据教导处下发的《古诗词集》制定班级“每周一首”古诗词计划,并在教室门前“每周一首”专栏进行粘贴,班主任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、解析古诗词,了解作者、朝代、译文含义、思想感情等,每周五校长室、教导处采取随机摇号的形式进行测查、考核、评比。学校多次承担市科研课题,有市级《基于农村里下河地区的德育研究》课题,还有“十二五”规划科研课题《经典诵读》,顾宝富校长、马长林主任、丁玲老师有独立的县级微型课题,其余老师都有镇、校级微型课题,做到人人课题,个个研究课题,将教研与科研有效的衔接,学校借助科研课题的研究,积极探索新路子,争创学生课外阅读特色,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。顾宝富校长撰写的特色创建管理文章《给学生真正的阅读自由》与《走向课程:用阅读教语文》分别于2014年2月、7月发表于省级刊物《德育观察》上;《自主阅读指导思辨》2014年8月发表于省级刊物《小学教学参考》上。
学校近几年新分配7名年轻教师,为了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,也为了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,经广泛征求意见,学校修订了2013年绩效考核方案,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,实施不同的绩效考核细则。每学期考核组对40岁以内年轻同志专业发展进行专项考核评估,强行将40岁以内的10位同志分为A、B、C三档。通过阳光操作、民主考核、强行分档促进年轻同志谋划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,潜心于教学研究,静下心来多读书、多积累、多撰写教学心得与教学反思,学校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舞台,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,最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,促使他们克服惰性,自我加压,尽快成长。马拥琴、马长林两位年轻的主任带领全体教师走“内涵式”发展之路,积极开展“大众科研”活动,以挂钩联系教科研活动为载体,采取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给机会、搭舞台、压担子等方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。学校先后与东台市溱东小学、白甸小学、南莫小学等省级实验小学进行教学研讨活动,通过深度研讨,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。两位主任参加镇青年教师比赛分别获一、二等奖,马长林主任参加县学校标识图案设计一等奖;参加“中国梦.海安美”才艺大赛获县三等奖;顾宝富校长参加县“行知杯”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县二等奖;书香校园方案获县二等奖;标识论文获县三等奖;被县委、县政府表彰为2014年优秀教育工作者。学校张海丽、李英如等老师多次在曲塘等小学开设县公开课。
四、人本管理促和谐,文明食堂显本色
学校严格执行“三重一大”和“四个不分管”政策,坚持“以人为本,和谐发展”的理念,实施民主决策,校务公开。尤其是群众关心的热点、难点,敏感度高的问题,学校都走群众化道路,做到阳光透明,公正公开,例如食堂管理,学校由教师代表、工会等轮流全程参与食堂的招标、采购、验质、核价、结算,人人做食堂的主人,确保食堂规范、科学,实施“零利润”经营,真正做到不侵占学生伙食1分钱,办“群众满意的食堂”。经市、县多次现场验收、评估连续4年被评估为南通市A级文明食堂、海安县文明食堂。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学校先后获得南通市“A级文明食堂”、“最安全学校“、“优秀项目学校”、县“文明单位”、“素质教育优秀学校”、“优秀少先队”、“168爱生先进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
用户登录